2021年夏秋之际,我国多个城市上演暴雨危机7月份,河南发生了暴雨及特大暴雨,强暴雨致河南包括省会城市郑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出现严重内涝10月上旬,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历年同期累计降雨量纪录,强降雨导致多地出现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在数字经济日益发达的今时,数字化手段能否在城市危急之时及时应对,发出预警,做出防范,增强城市管理的韧性
从2020年到202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几乎人手一个的健康码作为大数据应用,为疫情的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1年,面对局部突发疫情的核酸检测手段,一个不少的检测标准体现了管理的刚性,而未来要向一个不少,一个不多的精准检测范围更近一步,这是管理以人为本的柔性
无论是韧还是柔,背后都有大量的城市数据管理的挑战需要解决在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认为,未来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服务型协同型数治型安全型的,为民众提供能用,管用,好用的服务
怎样建立城市管理的韧性
城市安全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火灾,洪水,交通事故,燃气泄漏等都在其中,但保障城市安全的韧性应该是三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认为,城市的韧性是城市安全的基石,具有韧性的城市首先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有韧性,其次要做到事的有序,各类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法可治,最后要管得有效,敏感数据可知,可判,可断
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生态安全,空间不足等,有些病已经到了临界的状态如何治病,陈湘生认为,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实现城市全域要素信息化和城市运动的实时化以及管理韧性能够智能提升从感知到互联再到赋予智能,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也循着这一思路在设计每一个环节
从感知来看,目前的现状是弱感知,而且各自为阵要想实现城市韧性,对感知,数据的需求要推进一体化陈湘生说华为公司副总裁,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认为,建立一个数字世界的城市管理机制,需要把城市当做一个生命体,有机体来打造,打造好城市的感知,中枢,应用,网络,数据无论是城市的眼,脑,手,还是脉,血液都像人一样,形成城市智能体,进行自我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这样的话,整个城市才能可调节和发展
1984年,郑州原有的市区面积只有2020年的1/6,城市扩大了5.5倍,扩大了什么地方是原来郑州的水可以淹掉的地方,我们叫蓄洪区或者称为海绵城市,现在把蓄洪区建成了城市,洪水往哪里去黄河在这里是悬河,只有贾鲁河是排空的,贾鲁河每天只能排8000立方的水,那天的暴雨量是3.5亿立方,水怎么排肯定是把城区全淹掉陈湘生说,这是城市规划的多灾耦合
在城市交通方面,如果能做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全域要素感知,包括天空地立体监控,城市交通设施的信息化,全面感知,动态感知,通过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城市拥堵的问题是可以改善的但现实是,很多交通数据是多元异构的,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健全
我们本来是想做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交通的数据中台,但是不可能,为什么呢陈湘生说,因为深圳的数据可以给我们,广州的数据可以给我们,香港的数据可以给我们,但是标准不一提高城市韧性管理,需求是明摆着的,核心是做到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和融合互通的数据平台建设,最后能够形成智能化或者是自动化运维的数据平台,这非常关键有了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R/VR/MR等技术可以实现城市运行数据体制的实时感知,更大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远程精准医疗等应用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在有了数据和分析之后,如何实现智慧的决策是一个更困难的事应急处理时只能有一个声音,如果好几个人管就会‘打架’,上下游的矛盾就突出了,这就需要用AI,5G,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智能技术,构建协同,智能实用的城市治理智慧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的运维管理从这一点看,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也要走向一体化陈湘生说
如何实现服务于民的柔性
上海和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高,是得到公认的目前两个城市的数字政务都已经实现了一网统管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说:‘一网统管’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把政府的各个部门,各个委办局打通
一个地级城市至少有40个委办局,再加上区级单位,会有50多个条线北京在2019年实现一网统管时,汇集了68个不同系统
‘一网统管’纵向要打通市一级,区一级和街道一级,这是三级平台,因为真正落地是在街道基层一级,如果没有这个体系,无法打通线上和线下如果只有线上,有感知没有决策和执行,在城市也不会产生真正的运行效果郑磊说,上海提出的是‘官,管,防’,官是感知,管是决策和行动,现在真正要突破的是防,能不能基于官和管的经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到预风险,提前预警
在当前最重要的疫情防控上,上海的核酸检测做法备受好评在迪士尼公园做核酸检测时,大家也看到了迪士尼的烟花,说是一场最浪漫的核酸检测郑磊说了幕后的原因,当时的考虑是一方面要做检测,门口排了200多个检测位,是为了快速让大家检测完成回家如果不是这样,很多人当天回不了家但如果迪士尼通知关闭所有的设施,大家都到门口检测,那会造成什么可能会造成踩踏,可能会在门口排很长的队所以,当时所有的设施都继续运营,这会把人流分散,不让所有人涌向门口放烟花,也是吸引人流在里面停下来,进行人流分流上海迪士尼公园的阳性病例发现后,政府在网上发布信息动员去过迪士尼的人都去作核酸检测,各个医院排满了人如果有人不主动去检测,大数据会给他发短信,社区也会找到他因为有大数据,能够精准找到他们,而且事发当晚就要找到,第二天上海直接发布了前一晚6.8万人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目前为止,上海没有做过全民核酸检测上海的疫情防控有一句话少一个不行,但更重要的是后半句多一个不要郑磊说,有了大数据,他可以画一个大圈,最好把几十万人都圈起来,或者全程都做检测,这是少一个不行,但真正难的是,利用技术要解决多一个不要的问题,有了数据,就是要精准找到他,尽可能不打扰那些无关的人,而不是一有大数据,但凡有一点可能性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找来做核酸,隔离14天
我们利用数据,到底是利用数据扩大化,还是利用数据精准化我们当然要用数据,但用数据做什么,这是一个理念,是一个担当,是整个城市综合的考量郑磊说
根据CSIC的说法,一些明星基金的规模自第三季度以来已经缩水。即使计入净值波动,整体资金净流出依然存在。知名基金经理谢志宇管理的基金规模缩水超过100亿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