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川北快讯
芯片上的突破清华制成世界上栅极长度小晶体管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时间: 2022-03-21 15: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5504   

最近几天,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首次制备出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在线版上

芯片上的突破清华制成世界上栅极长度小晶体管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提升性能过去几十年,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微缩但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晶体管的物理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造成电子迁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静态功耗增大等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

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12纳米以上为进一步突破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任天令团队巧妙利用石墨烯薄膜超薄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将其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二硫化钼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0.34纳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打破这一纪录是非常困难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纳米电子学科学家李华民评价道,这项新工作将栅极的尺寸极限进一步缩小到仅一层碳原子的厚度那么,对于小尺寸晶体管的研究,当初如何想到采用石墨烯材料来突破瓶颈

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4纳米,因此采用石墨烯作为栅极,能够实现极短的栅极尺寸石墨烯本身是平面结构,这就要求沟道是垂直结构,要实现垂直的沟道结构是其中一个难题另外石墨烯除了侧壁能够栅控,其表面也能栅控,因此屏蔽石墨烯表面电场也是难点,我们开发出了自氧化铝层来对石墨烯表面电场进行屏蔽日前,任天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让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任天令答道: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只是一个维度的尺寸微缩,未来还需要配合沟道的微缩,而这需要借助光刻机,比如把沟道尺寸通过极紫外光刻进一步微缩到5纳米,并进一步实现超大规模的芯片

如果说这项研究实现世界上栅长最小晶体管,推动摩尔定律进一步发展到亚1纳米级别,是否意味着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将会有新的探索——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

是的,这确实是新的开始,还将会有新的探索——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面对记者的提问,任天令肯定地回答道,前提是能够研发出更小原子尺寸的单层材料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上比碳原子小的材料是潜在的候选者,但需要注意,比碳原子小的这些材料目前还不存在单原子层结构,因此未来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难度很大比如利用氢原子来进行栅极控制很可能是晶体管栅极长度的终极尺寸,但是制备金属氢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虽然《科学》2017年报道了金属氢,但是金属氢极不稳定,且不存在单原子层结构,因此难度很大

那么,在未来集成电路的应用中,这种二维薄膜将赋予相关产品怎样与众不同的性能。在新型晶体管中,电子和空穴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同时操作。维也纳工业大学固态电子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马西亚尔·西斯塔尼解释道:“通过极其干净的高质量接口,我们用一根由锗制成的极细的导线连接两个电极。在锗的上方,我们放置了一个栅电极。具有决定性的一步是,我们的晶体管具有另一个控制电极,该电极放置在锗和金属之间的界面上。它可以对晶体管的功能进行动态编程。”。

任天令介绍说:二维薄膜的未来集成电路将会带来柔性,更高密度,透明的电子产品,比如目前很热点的柔性电子屏幕,但目前的CPU不是柔性的,如果采用了二维材料,就有机会实现一个全柔性的手机,包括CPU,存储器也可以是柔软的对于本工作而言,我们团队在实现世界上栅长最小晶体管基础上,还实现了更低功耗的晶体管,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芯片可以更加节能

这次的科研工作,属于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积累获得的一个成果,中间的过程充满挑战这一工作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沟道微缩及大规模芯片集成等工作,为中国芯作出一份贡献任天令强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川北快讯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ad888

ad999
川北快讯